箭矢射中
抽象篇
字源演变
说文解字
“至”zhì,指事字,从矢,“至”字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。甲骨文的“至”字是由“矢”和表示平面的指事符号“一”组成,旨在表达“箭矢射中目标”的垂直关系。西周早期至战国晚期的金文承袭商朝甲骨文,楚简、秦简基本承袭前朝字形。造字本义:箭矢(垂直向下)射中,即击中目标,可引申为“进入、抵达、导致”等;还可引申为“击中、穿透”等。
展开剩余88%备注:
甲骨文的“至”有至少五种写法,其中,箭矢呈倒立状,箭头处接一短横的,是最常见的字形,旨在表达“箭矢射中目标”的垂直关系。
“箭矢垂直向下射中”最常见于战争场景,表示箭矢击中目标(如人体或地面),箭矢深入土壤常与遗骸相伴。
“至”在卜辞中常用作“到达”义,句式有“+至+(于)+‘干支’”、“+至于+”“㞢(有)至”、“亡至”、“不至”等;也作祖先名,如“戊子卜至子御父丁白豕”(《合集》22046)、“戊午卜至妻御父戊良有□”(《合集》22049)等。
卜辞中,还有一类常见句式,如“三至+‘数字’+日”、“三至+(亡/有)+”等。“至”字前的“三”字,一般被释作“迄”,逻辑上是合理的,但字形嘛,见仁见智吧。
由于“至”字在卜辞中的使用率极高,本篇仅配缩略图。
扩展阅读:
古文释义
【 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脂利切【正韻】支義切,从音摯。
【說文】飛鳥从高下至地也。从一,一猶地也。象形。不上去而至下來也。
【玉篇】來也。
【詩·小雅】如川之方至,以莫不增。
【禮·樂記】物至知知,然後好惡形焉。【註】至,來也。
又【玉篇】達也,由此達彼也。
【書·無逸】自朝至于日中昃。
【詩·小雅】我征徂西,至于艽野。
又極也。【易·坤卦】至哉坤元。【註】至謂至極也。
又【繫辭】易其至矣乎。
【莊子·逍遙遊】故曰:至人無己。【註】至極之人。
又善也。【禮·坊記】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。
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弓人覆之而角至。【註】至,猶善也。
又大也。
又【易·復卦】先王以至日閉關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【註】冬至,隂之復也。夏至,陽之復也。
【正字通】夏至曰日長至,是日晝漏刻五十九,夜四十一,先此漏刻尚五十八。日之長于是而極,故曰日長至,至取極至之義。呂覽十二紀:仲夏月,日長至是也。冬至亦曰日長至,是日晝漏刻四十一,夜五十九,過此晝漏卽四十二刻。日之長,於是而始,故亦曰日長至。至取來至之義。禮郊特牲曰:郊之祭,迎長日之至是也。然呂覽於仲冬則又曰日短至。黃震曰:世俗多誤冬至爲長至,不知乃短至也。據此說,短至宜爲冬至,亦謂之日長至者,陽之始長也,扶陽抑隂之義也。
又至掌,蟲名。【爾雅·釋蟲】蛭蝚至掌。
【亢倉子·臣道篇】至人忘情。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徒結切,音咥。單至,輕發貌。
【列子·力命篇】墨杘單至。
又【韻補】叶職日切,音窒。
【詩·豳風】鸛鳴于垤,婦歎于室。灑埽穹窒,我征聿至。
又叶章移切,音支。【梁武帝擬古詩】日期久不歸,鄕國曠音輝。音輝空結遲,半寢覺如至。叶上期絲。
古文出处
《論語·學而》:子禽問於子貢曰:「夫子至於是邦也,必聞其政,求之與?」
《孟子·盡心下》:以至仁伐至不仁,而何其血之流杵也?
《禮記·三年問》:創鉅者其日久,痛甚者其愈遲,三年者,稱情而立文,所以為至痛極也。
《孝經·感應》:孝悌之至,通於神明,光於四海,無所不通。
《揚子法言·序》:芒芒天道,昔在聖考,過則失中,不及則不至,不可姦罔,譔《問道》。
《莊子·逍遙遊》:其遠而無所至極邪?
《道德經》: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
《商君書·更法》:郭偃之法曰:『論至德者,不和於俗。』
《孫子兵法·謀攻》:三軍既惑且疑,則諸侯之難至矣,是謂亂軍引勝。
《荀子·大略》:仁義禮善之於人也,辟之若貨財粟米之於家也,多有之者富,少有之者貧,至無有者窮。
《說苑·君道》:禹出見罪人,下車問而泣之,左右曰:「夫罪人不順道,故使然焉,君王何為痛之至於此也?」
《春秋繁露·玉英》:至有於性,雖不安,於心,雖不平,於道,無以易之,此變禮也。
《韓詩外傳·卷一》:孔子南遊,適楚,至於阿谷之隧,有處子佩瑱而浣者。
《大戴禮記·主言》:孔子曰:「參,今之君子,惟士與大夫之言之間也,其至於君子之言者甚希矣。」
《白虎通德論·爵》:地有三等不變,至爵獨變者何?
《新書·脩政語下》:諸侯聽獄斷刑,仁於治,陳於行,其由此守而不存,攻而不得,戰而不勝者,自古而至于,今自天地之辟也,未之嘗聞也。
《新序·善謀下》:四人至,舍呂澤所。
《中論·治學》:倦立而思遠,不如速行之必至也。
《孔子家語·相魯》:至會所,為壇,土階三等,以遇禮相見,揖讓而豋。
《潛夫論·讚學》:雖有至聖,不生而智。
《論衡·命義》:以命當貧賤,遇當衰之祿,則禍殃乃至,常苦不樂。
《太玄經·少》:次二,自少不至,懷其䘏。
《風俗通義》:而至於俗間行語,眾所共傳,積非習貫,莫能原察。
《孔叢子·嘉言》:奚至懼之哉。
《申鑒·政體》:故先王之刑也,官師以成之,棘槐以斷之,情訊以寬之,朝市以共之,矜哀以恤之,刑斯斷,樂不舉,慎之至也。
《忠經·天地神明章》:昔在至理,上下一德,以徵天休,忠之道也。
《素書·原始章》:若時至而行,則能極人臣之位。
《新語·道基》:至於神農,以為行蟲走獸,難以養民,乃求可食之物,嘗百草之實,察酸苦之味,教民食五穀。
《獨斷·卷上》:印曰「璽」,所至曰「幸」,所進曰「御」。
《蔡中郎集·獨斷》:天子冠通天冠,諸侯王冠遠遊冠,公侯冠進賢冠,公王三梁,卿大夫、尚書、二千石博士冠兩梁,千石、六百石以下至小吏冠一梁。
《墨子·經說下》:景:光至景亡,若在盡可1息。
《魯勝墨辯注敘》:至同無不同,至異無不異,是謂辯同辯異。
《列子·天瑞》:人自生至終,大化有四:嬰孩也,少壯也,老耄也,死亡也。
《鶡冠子·博選》:權人有五至:一曰伯己,二曰什己,三曰若己,四曰廝役,五曰徒隸。
《文子·道原》:虛者中無載也,平者心無累也,嗜欲不載,虛之至也,無所好憎,平之至也,一而不變,靜之至也,不與物雜,粹之至也,不憂不樂,德之至也。
《文始真經·一宇》:關尹子曰:「觀道者如觀水,以觀沼為未足,則之河,之江,之海,曰:『水至也。』」
《列仙傳·赤松子》:往往至崑崙山上,常止西王母石室中,隨風雨上下。
《鬻子》:政曰:民者、至卑也,而使之取吏焉必取所愛,故十人愛之,則十人之吏也。
《老子河上公章句》:至今在者,以能安靜湛然,不勞煩欲使人修身法道。
《韓非子·初見秦》:其頓首戴羽為將軍,斷死於前,不至千人,皆以言死。
《申不害·大體》:今人君之所以高為城郭,用謹門閭之閉者,為寇戎盜賊之至也。
来源:汉字历史我要配资网平台
发布于:北京市垒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